请输入关键字
EN
师道论
2020-10-26 李建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次数:)

 一、师之重要。

古今中外,师是看得非常重要的。就中国论,在科举时代,有“天地君亲师”一说,天地亲主养,君司管衙,师掌教,一般人看得至高无上,闻南方诸省各家多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其深入人心之深可知矣。近代教育虽收归国有,而实行国家政策及训练所需公民,仍惟教师是赖。若考诸外国,政权无论自教会或国家,目的无论在读圣经或作公民,而教师地位之重要,则为有识者所公认。观普之胜法,日之胜俄,他们不归功于参加战争的将军和英勇的士兵,反归功于小学教师,可了然矣。

二、师之困难。

师既是看得这般重要,是否人人都可以做教师。孟子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东汉郭林宗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则恐其自足学问不能有进修,一则视人格较学问为尤重。盖以师生关系,如影随形,师有丝毫的错误,许多后生都随之错误,小则牺牲青年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社会,必学问与道德兼备,始可以为师也。中国除孔、墨、程、朱、陆、王外,合乎理想师资之条件者,殊不多见。即就西洋论,对于师资的培养已有二百余年之历史,然考其训练目的及方针虽屡有改进,但仍不无缺点,师资之难于此可见矣。

三、师之条件。

师之困难,既如上述,而师之条件,可分述之如下:

(1)健全人格。人格二字,含义至广,何为健全,其说不一。吾之所谓健全人格,则重视以下三点:第一、要有儒家的气节。这种气节,存乎心,则为浩然之气;(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时馁也。”)发于事,则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师为社会之先知先觉者,必须具有此气节,始能养成社会成仁取义之习尚。第二、要有国家思想,民族意识。人不能离群而独立,群之组织,以国家民族为最有力,教师负有维护国家生存,促进民族文化之使命,若无国家思想、民族意识,自然不能称职。第三、要有强健体格。作师为一种艰苦事业而且责任很重大,如身体不强健,则内不足胜职业之繁剧,外未能御敌国之侵侮,不但事业难成亦无以作学生表率。

2)职业道德。社会职业种类虽多,凡能自力存在而日趋发展者,除知识技能外,必有其共同遵守之道德以维护于其间。教师何独不然?惜吾国对此尚少注意,遂致师道凌夷,为世人所诟病。兹将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教师服务道德规程》择其重要者介绍于左,以资参考。

第一、教师与学生和社会的关系。

     1.学校不应作为宗教的或私人的宣传处所。教师固应享受其公民一分子的一切权利,但他对于各种足以减低其教师地位的争端,应当避免。

     2.教师不应利用其教育业务来参与政治的活动,图谋个人的利益,或作其他各种自私自利的宣传。

第二、教师和业务的关系。

     1.教师的私人生活,应表示教育的尊严。

     2.教师不应当利用报纸的宣传及其他不合正当职业行为的方法,来图谋学校或个人的利益,并须避免对于继任或前任者的讥讽批评。

第三、教师和同事的关系。

     1.除为学校福利计,向学校当局正式陈述意见外,教师须避免对于其他教师的不良批评,但是有关学校福利的事件,如不向有关的负责当局报告,这也是一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2. 教育行政当局和教师应保持合作的态度,这种合作应建设在彼此同情的基础上。教师应遵守行政当局的领导权,而行政当局也应当承认教师的自我发表权。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与其部属处理公务时,也应保持一种职业上的谦和。

     3.一种契约既经签定,在双方未曾同意解约前,双方应忠诚的遵守不渝,如遇意外事件发生,双方对于这种契约,应加以详细的考虑。

3)专业精神。欲发挥此种精神,须具备以下三事:1. 敬业。对于教育要有崇高的信仰。在此抗战建国期间,教员负有重大使命,为教师的应该负起这个舍我其谁的责任,进行抗战建国的教育工作。2. 勤业。勤业就是对于所学始终不懈努力、求进步的意思。盖以学术日新月异,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夏禹之惜寸阴,商汤之勤昧爽,孔子之学而不厌,均是勤业的榜样精进的良法。教师更不可不勉。3. 乐业。教育事业虽云清苦,如能深入,自有真乐。孔子之诲人不倦,孟子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形容此中况味者也。近人之作教师而不感乐趣者,殆未深入乎?盍学孔孟?

4)科学头脑。所谓科学头脑者,即对于一切事物以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处理之之意也。其特质如下:以事实为根据,不轻信,不盲从,不武断一也。对于一切问题,用分析的方法,以慎思明辨二也。铲除偏见,不为感情所诱惑三也。寻求真理,重视证据四也。

(5)专门学识(就中等学校师资论)。此处所谓专门学识包有二意义,一为专科学力,一为教育知识。前者指各系专习的课业(Academic Subjects),后者指专业的科目(Professional Subjects);无前者则学无专长,自难胜教师重任,无后者则教育原理不明,教学方法不精,亦不能为优良教师,必二者兼备,始为全材。

(6)领导能力。就职责上言,教师不应仅教育少数学生而遗弃社会;就地位上论,教育界尽属知识分子,为社会所推崇,故领导社会之责任,教师似不能辞,既负有此责,则领导能力,当为优良教师条件之一。

四、师之训练(指高级师资训练机关言)。

教师应具之条件,既如是艰巨,然究应如何训练,始能满足此条件乎?兹分述之:

(1)课内的。为满足上述条件,则应学习之科目虽多,然就其性质言之,可分为四类:一曰修养科目,如哲学、伦理、政治、经济、文化史等。二曰基本科目,如国文、外国文、生物、社会、论理等。三曰专业科目,如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学法、测验统计、中等教育等。四曰专门科目,即各系之专习科目也。对此四类科目如能分配适宜,教学合法,则应具备之力不难获得矣。

(2)课外的。教育不仅限于课内之教学,而课外活动尤关重要。惜吾国对此甚少注意,故其成绩亦无可观,倘能照上述条件,确定其目标,健全其组织(如导师制),规范其活动(如精神训话,体格锻炼,学会组织,艺术欣赏等),并认真实施指导、督促、考核、奖惩各办法,则今后师资必能改观,师道庶可树立也。

(原文刊载于《师大卅八周年纪念专刊》,1940年12月17日)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