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
2020-09-17 曹培杰  mooc   (点击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让大规模在线教学登上了历史舞台,各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直播课堂、点播课堂、网络探究学习、云端班会课、线上运动会等教育模式,有效抵御了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为稳定人心、保障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在线教学的特殊重要价值,也感受到在线教学的瓶颈与不足。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认真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教训,推动在线教学转型升级,撬动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1、教学设的流程再造

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

目前,在线教学大多停留于传统讲授层面,存在着“灌输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预设多生成少”等突出问题,其核心还是追求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集中讲授。

实际上,在线教学的优势不是“统一化的教”,而是“个性化的学”。在统一化教学中,在线教学的功能被弱化为一块“显示屏”,作用就是观看教师讲课,学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通过设计序列化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交互、探求未知,把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完全交给学生自学,学生学不会的再由教师进行引导。

于是,在线教学从观看教师讲课的“终端”变成了联结世界的“窗口”。

所以,在线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学”,而非“如何教”。正如陈丽教授所说,在线教学的效果不取决于教师是否讲得好、呈现得清楚,而是在于教的行为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的行为。

我们要遵循在线教学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加强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灵活设置课程主题、上课时长和学习计划,深入开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面的探索,不断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情境和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究、对话和动手实践中进行深层次学习。

比如,深圳市盐田区结合居家学习的特点,融入学科知识,开发了一套《家庭项目式学习活动手册》,为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提供了43个主题探究活动,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围绕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随着在线教学加速发展,“头部效应”不断凸显,人大附中物理教师李永乐、华中师大文学教授戴建业等“网红教师”的快速崛起就是典型代表。

我们要重视在线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在注重教学规范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形成特色教学风格,培育一批高水平、接地气、有影响力的在线教学名师,打造“知识型IP”,推动在线教学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更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网络平台的功能转型

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

目前,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还是支持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对于师生深层次交互的支撑不足。信息技术尽管不会直接改变教学活动的性质,但却会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限制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思考现代技术的本质时提出,人类已经被现代技术所“座架”,这种“座架”是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之间的本质区别。

比如,作为古代技术的桥梁,飞架在河流的上方,并没有带来河流的任何变化,河水依然像原来一样自在流动。

现代技术则不同,它向自然提出挑战,迫使自然改变形态。比如,在莱茵河上建设的水力发电站,拦腰截断河流,利用水流的压差产生电流,所有事物都服务于“发电”这一目的。“与其说水电站建在莱茵河上,不如说莱茵河建在水电站上”。

在线教学也是这样,网络平台存在的技术障碍,正在成为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深层次因素。

尽管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网上,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不过是把传统听讲在网络上“复制”了一遍,技术最终成了强化传统教学的“帮手”。

所以,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要从“辅助教学”走向“促进交互”,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加强全流程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精准识别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提供更加匹配的组合方案,培育网络学习共同体。

提供知识协同工具,支持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知识。

加强AI教师、数字画像、知识图谱等功能开发,促进资源推送精准化和学习支持个性化,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

利用5G、全息影像和自然交互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和各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互动,包括与科学家联合开展实验、与工程师共同研发项目等,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3、教学组织的体系重构

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

在线教学不是要取代学校教育,而是要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校的新型教育形态。

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就像是一间间“网络教室”,仍然以班级为基本单元、以统一讲授为主要方式、以分科课程为内容载体,学生通过在线观看教师讲课来学习知识,由此造成了各种“翻车现场”:网络平台崩溃了,教师直播忙乱了,学生眼睛看花了,家长打卡逼疯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清朝光绪年间发生的“马拉火车”故事:1881年,开平矿务局出于运输煤炭的需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这引发了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要求取消火车头行驶,改用骡马拉火车,并最终真实上演。

从本质看,在线教学和火车都是一种新生事物,必然会对传统规则带来挑战。如果不改变教学规则,完全把线下教学的“条条框框”套用到线上教学,无异于“马拉火车”在教育领域的再现。

在线教学的组织形态不同于班级集中授课,更接近于自组织学习。英国纽卡斯特大学的苏伽特·米特拉教授开展了“墙中洞”实验。

1999年,他在印度新德里贫民区的墙壁上挖了一个洞,把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放进洞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贫民区的孩子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如何上网,学会了英语,甚至还学会一些专业的遗传基因知识。

这让他大受鼓舞,并于2013年起陆续开设了7所“云学校”。这些学校里面没有教师、没有课程,也没有年级,只有4至6个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主题。

苏伽特还招募了一批英国退休女教师,他们不用教什么知识,更多是在网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结果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科学成绩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这告诉我们:在线教学不同于班级授课,个性化学习、任务型驱动和社会化参与才是关键。

所以,在线教学要探索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态,尝试打破班级、年级、学科的界限,积极开展跨班级共享教师、跨学校选修课程、跨区域协同教学等实践创新,让学习真实发生。

比如,学校可以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序列化的学习任务,组织多学科教师开展课程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走进真实世界,开展社会调查和主题探究,全方位理解学科知识的深刻内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养成良好习惯、磨炼顽强意志和塑造优秀品质。

4、小结

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

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位老师一群学生,就是课堂的全部;现在,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粉笔的大部分功能也被投影和实物展示台所取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

未来,随着“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教室作为教学发生的唯一场所被打破,在线教学将会成为未来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要抓住这次成功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宝贵契机,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构建“实体学校+虚拟学校”的教育新格局,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新体系。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