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文华学院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教师干部大会,董事长吴文刚宣布了文华学院领导班子的人事变动的决定,陈奎生接替刘献君担任文华学院校长,刘太林、邓刚不再担任文华学院校领导,新任副校长有周思柱、刘璐。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董事会成员;全体校领导、董事长助理、校长助理;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部党政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会议由党委书记郑畅主持。
(党委书记郑畅主持)
吴文刚董事长宣布文华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后,高度赞扬了刘献君校长在文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刘献君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家,在建校初期,任副董事长,他做了至今回想起来让人称赞的三件事:一是起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校名;二是极力推荐张勇传院士为首任校长;三是提出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
(董事长吴文刚讲话)
刘献君任校长期间,提出了“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三个十年的办学发展目标;随后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把教育规律和民办高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创建了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多样化发展,体现了一位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情怀。
在多年的实践中,刘献君校长和师生共同探索总结提炼出“共同目标、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形成统一认识,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
在刘献君校长创导之下,广大师生员工把校园红枫与文华人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植入文化,形成了文华学院特有“傲立寒霜、红烁如火、厚积薄发、独树一帜”的红枫精神。喻意文华人要像红枫一样不怕困难,勇于迎难而上,对事业、对生活有着火红的情怀,炽热的追求。
如何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刘献君校长提出,拥抱光谷、扎根光谷,注重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锻造一批“双师型”教师。希望大家注重总结刘献君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这对文华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董事会对刘献君校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文刚称赞刘太林常务副校长是一位善于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逐步变成现实出色的“实干家”。吴文刚指出邓刚副校长来文华参与了多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分管科研工作以来,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持续上升。尤其是他生病以来,一直坚持处理科研工作事务。吴文刚代表董事会对刘太林常务副校长和邓刚副校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文刚宣布了董事会的决定,聘陈奎生教授任校长、周思柱教授任副校长、刘璐任副校长。
吴文刚再次强调了未来“十年提高”阶段,学校高质量的八个发展目标。
(校长刘献君讲话)
刘献君讲话时以老文华人的身份欢迎陈奎生同志、周思柱同志加入文华的队伍,他们两位曾是高校的领导,在学术上也很不错,同时祝贺陈奎生同志担任校长,周思柱、刘璐同志担任副校长!随后他谈了三点:
第一个是感谢。为什么要感谢?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文华使我有机会为培养人才尽一份力。2003年我代表华科,我们两方共同去办这个学校,深度参与20年。第二个理由,为我提供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场所。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场所,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教育实践,从偶然到必然,到自由,探索规律,然后写文章,然后发表。第三个理由,自我反思,有了新的收获,人都是在反思中自我成长,我到现在不断的反思,这个反思要在实践的反思,实践中的反思啊,才能得到提升。我这20年在文华的反思有三点收获,第一,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把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立德树人这个作为出发点。考察一个干部,首先看他的出发点,出发点是什么。第二个,坚持。我今年这个开学典礼讲话,也是基本上我这20年对坚持的自我反思和理解的总结。第三个就是尊重师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因为不公平是消解一切真善美的祸根,不公平不公正的组织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组织。尽力去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只有这样的话,大家才会有积极性,心情才会舒畅。力争这样去做,当然要做到很难。基于这三点理由,要感谢。
我们这20年共同创造不是一句空话,的确是共同创造,大家支持,首先是董事长,办教育的这种韧劲、魄力。第二个是抓住关键,本科教学评估,特别是遇到一些问题,亲自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说教师队伍引进,亲自去抓。第三个放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环境、空间,该管的管死,不管的就放手,给我们空间。感谢张勇传院士,来文华的院士很多是他带来的资源,教育家是我带来的,基本上。还有两任书记、两任常务,全心全意的干工作。还有很多退下来的、没退下来的副校长。还有学部主任、书记,包括机关干部,包括很多老师,包括很多同学,我很感动。说干就干,我非常感动。我给大家鞠个躬,谢谢大家!
第二个是希望,希望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继承,与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连续体,是连续的。华科之所以办的比较好,就是它的连续性。我们的共同创造,有三点,希望它能够坚持。第一,文华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感,一种理念,一种好的风气。凡到文华来的人,都感觉到,文华的风气比较好。第二,个性化教育。涉及教育的根本。今年新生来,我感受比较深,新生来谈个性化教育,家长来也谈个性化教育,说,你们的个性化教育,我放心。说明个性化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了。第三,权力下放,两级管理。这是我们一开始就确立的,加强学部的权力、责任、发展。因为老师、学生、课题,都在学部。创新。建校、发展、提高,提高阶段更难,因为社会在发展,要求也不一样了,学生一届一届都在变。希望学校在提高阶段能够搞好。
第三个是表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干预。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能够办得更好。谢谢大家。(与会者热烈鼓掌!)
刘太林、邓刚先后讲话,言辞恳切,发自肺腑,表达了感谢之情,祝福之意。(与会者热烈鼓掌!)
(新任校长陈奎生讲话)
新任校长陈奎生讲话时表示:今天我受聘担任文华学院校长,我深知使命光荣,深感责任重大。文华学院经过20年的发展,凝练了文华精神。刚才吴文刚董事长新一任的领导班子提了8个方面的要求。我感谢董事会、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以及全体教职员工!我一定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争取不辜负大家,不辜负董事会,不辜负全校师生员工的期望和重托。他认为:建设好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民办大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董事会的要求。我们文华学院有些方面做得很好,长板很长,短板很短,短板对我们有影响,因此我们要下大气将短板补上,特别是要培养引进学科骨干。总之,我们要锁定目标不动摇,从今天这个时候起,我希望和全校的师生员工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共同守望我们文华的家园,创造美好的明天!
周思柱、刘璐分别讲话,表明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将会不竭余力地为文华学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党委书记郑畅指出:学校领导的调整是学校政治生活和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此次调整是董事会着眼于文华学院发展实际,着眼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经过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
文华学院在刘献君校长的带领下,走过了十年建校的艰难历程,抓住了十年发展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转设、通过了合格评估,从带土移植到去土留根,学校聚共识、谋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树立,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明晰。学校发展的每一级台阶都凝聚了一代人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这一幕我们记忆犹新,更是铭刻在心,我们无比感怀,更要倍加珍惜。
今天,我们步入了“十年提高”的新阶段,学校将面临着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新挑战,也面对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机遇。我们要从文华学院的奋斗历程中启迪智慧,从文华学院的奋斗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教育高质量的建设中继续坚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二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个性化教育,开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局面;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十四五规划和“十年提高”的目标落地落实。
郑畅强调:我们相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陈奎生校长的带领下,文华人将会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守正创新,推动文华学院教育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附:
陈奎生,湖北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历任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机械自动化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
周思柱,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长江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党委常委、副校长、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席。
刘 璐,女,2007年8月来文华学院工作,曾任经管学部辅导员、校长办公室科员,校长办公室秘书信息科副科长,校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2022年11月至今任校党委常委。